「在我所拥有的所有艺术类书籍中,即便有非洲艺术家的存在,他们也总是被放在最后的章节...我想要人们看到我的作品时会想,『这真是精妙绝伦,这真是非同凡响,我深受震撼——而我知道它完完全全是属于非洲艺术家的创作,』而并非感觉其中少了这一点。」——辛格·桑松
辛格·桑松,2020年
图片来源:Stephanie Veldman,为《纽约时报》拍摄
辛格·桑松的《象牙5》有一种令人心驰神往之美,这种美不仅来自画面前端这个没有瞳孔却两眼发光,翻转着双目陷入遐思的超凡飘逸的人物,而且也来自桑松对其人物的把控,使其在与观者四目相对时显得不露声色,让人猜不透是什么样的情感使人物拥有如此充满自信、富有风格的姿态。神秘而迷人,沉默且充满活力,这一美学张力正是这位南非艺术家作品的核心,深深扎根于他的基本哲学之中:「这幅画不是为你而存在。这幅画是为它自己而存在。」[i]
作为他五部分的《象牙》系列中的最后一幅画作,以及艺术家进入亚洲拍卖市场的首件作品,《象牙5》绝妙地体现了桑松独特的绘画方式不容小觑,正如《纽约时报》所描述的,「桑松在创作上对卓越的追求证明了他是当代绘画中一名重要的新锐人物。」 [ii] 白立方画廊在2021年5月宣布在全球范围代理桑松,并将于2022年在伦敦举办艺术家在该画廊的首场个展,这象征着他在艺术世界已然崭露头角。
《象牙》画作5部分:
|
|
|
《象牙1》,2018年作 | 《象牙2》,2018年作 | 《象牙3》,2018年作 |
|
|
|
《象牙4》,2018年作 | 《象牙5》,2018年作 |
|
真实与幻想,古典与当代
桑松1986年出生于开普敦,成长于特兰斯凯的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 桑松最初学习摄影,2006年的一次偶然机遇使他来到了位于开普敦郊区的艺术家共享工作室Isibane Creative Arts。在那里,艺术家们通过作品探索向镇的黑人生活。这次偶遇促使他转向绘画,在这群艺术家的指导下,开始尝试使用油画颜料进行创作,并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视觉语言,其作品涉及梦想、青春、灵性、男性气概,以及南非和其他地区的身份表征等主题。
尽管在媒介上发生了转变,但摄影仍在他的创作中起着重要作用,因为就像同样身为非裔艺术家的凯欣德·威利的作品一样,桑松先在摄影中形成作品的概念,继而参考这些图像进行绘画。他对现实与想象的细节进行结合,譬如弯曲的叶子即来自他年少时与母亲一起观看花园的时光,这一技巧为桑松的作品注入了一种超现实的特质,让每一个极具风格的人物都显得像是被迭放在看似开普敦或东海岸村镇地区的人造背景之上。
然而,与他作为原始材料的静态照片相比,这些人物则更有血有肉,正如《象牙5》中的自画像,画中人物折射出一股强烈的存在感,似乎对观者漠然置之,一副「这是一个毫无疑问属于他的世界」的神态。 [ii]
|
|
凯欣德·威利,《圣塞巴斯提安II》,2006年作
| 《男子肖像》1620年 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收藏
|
这件作品在形式构图上与文艺复兴时期肖像画中英姿飒爽的人物姿态有着相似之处,而桑松画笔下的人物手中轻执的精致蕾丝扇子则更突出了这一点。同时,该图像也让人联想起开普敦殖民地在向非洲黑人征收茅屋税时期,采矿小区的男人们寄回家里的老肖像照。照片中的这些男人常常站在一棵树或蕨类植物旁,穿上新衣或新鞋摆好姿势,好让心爱的人放心,自己如今已飞黄腾达。然而,在《象牙5》中,这种出自另一时代的美学被主人公的现代装束——一条时髦的蓝色牛仔裤和一件印着宇宙图案的敞开的金色和淡褐色相间的真丝夹克——所打破。
亚美迪欧·莫迪利亚尼,《男孩》,1919年作
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收藏,纽菲尔兹
参考身边所见的时尚和流行文化趋势,桑松「通过或许是最简单的方式,用服装品牌展现雄心」,向非洲男性的青春致敬。但正如明尼阿波利斯美术馆当代艺术部主管Gabriel Ritter指出的,这些人物「阴沈、内省的目光」 [iii] 拒绝一切肤浅,用大理石般的眼睛呈现出一种此前只有亚美迪欧·莫迪利亚尼才能成功实现的出神般的凝视。这些目光来自桑松的童年记忆,一次与表哥在河边漫游时他们的目光不经意地与月光相遇。这些诡异的目光自此成为了艺术家作品中的标志性主题,既创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又象征着关于清晰和盲目的更为宏大的主题。
「我喜欢这些眼睛和瞳孔的缺失是因为它们传递了一种梦境般的意识,而不是将它们连接到画布框架之外的凝视。人物是在望向画布之外吗?这些眼睛强调了人物是有意识地,而非只是被动地在看。」——辛格·桑松
致青春和传统
尽管桑松曾指出许多西方艺术家对其作品的重要影响,包括安德鲁·魏斯、路易丝·布尔乔亚、保罗·高更,以及弗朗西斯·培根,然而,是他对自己文化传统的弘扬和对打破西方固定视角的他这一代非洲人的有力刻画在推动着他的创造力。由此看来,虽然本件作品以及该系列的标题显而易见与人物发光的象牙色眼睛有所关联,但或许此中另有一层讽刺性的言外之意。
但用艺术家自己的话来说,「我创作艺术是因为我热爱创作。我不是活动家,我不参与任何政治运动:我只是一个非洲男人。我不想把非洲的污名带入我的作品...一旦我们涉及这些话题,人们就会认为这是我们的身分,它就成为了我们的身分。作为年轻一代,我们的目标是让自己摆脱人们对黑人刻板印象,譬如疾病或种族主义。我们是非洲大陆新身分的一部分。」 [iv]
辛格·桑松于工作室,2020年
藏家之选
凭借其独特的美学风格证明自己是艺术世界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桑松的作品近期于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