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 61 cm. (24 × 24 in.)
纽约,Aicon 画廊
印度约私人收藏
现藏者购自上述来源
纽约,Aicon 画廊,〈萨尔曼·托尔 | 一次又一次〉,2018年10月26日-12月1日
「我试图创造出一些亲密、友爱和为人带来慰藉的时刻。我的人物都是一些文艺青年,他们在画中世界里沉醉在相知相惜的氛围当中……在《纽约东村之 Iqbal Bano》中,他们醉醺醺地聆听一位60 年代的巴基斯坦天后的 YouTube 视频,印度古典音乐格扎尔的精神在塞满了书的狭小公寓里飘荡着。」——萨尔曼·托
萨尔曼·托尔的《纽约东村之 Iqbal Bano》创作于2018年,并在同年于纽约 Aicon 画廊主办的艺术家个展〈一次又一次〉上首次亮相。画面主色调由色彩斑斓、饱和度低的暗蓝、黄与绿色主导,笔触有力而充满质感。两位主角坐在一张桌子旁,身下的椅子互不配套,而他们温柔缠绕的双腿则揭示了两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左边的男子身穿带有北印度传统宫廷衣领的黄色外套和粗犷的棕色休闲裤,双手撑着下颚仰视上方,看似陷入白日遐想之中。另一位主人公披着绿色绣花披肩,双眼向下盯着杯中的马丁尼,认真地抿了一小口。两人沐浴在后方窗外渗入公寓的温暖暮色里,为这一亲密时刻更添了几分惬意,使观者不禁有一种不小心侵入了他人的私密时刻之感。然而,作品画面如此栩栩如生——与其说观者是窥探的旁观者,不如说是我们也被一并邀请并走进了主角的世界之中。
耳目一新的具象绘画
虽然这件作品中充满了对当代生活的指涉———笔记本计算机、陶瓷烟灰缸和室外公寓楼发光的窗户——托尔却在画面上展示出几乎可与文艺复兴时期媲美的完美绘画技艺,其气质端庄、积极、轻盈。托尔把这种将当代与古典特点的熟练融合归功于在学院训练的结果————他从俄亥俄韦斯利大学毕业后, 于2006 至 2009 年在普拉特学院攻读艺术硕士学位。期间,他在对古典大师的作品的临摹中找到了灵感,学会「像鲁本斯、范戴克、贝尔纳多·斯特罗齐、尙-安东尼·华多等画家一样作画。」[i]
左:雅格布·巴萨诺,《大马忤斯的晚餐》,约1538年作德州金贝尔美术馆藏 | 右:安东尼·范戴克,《自画像》,约1620-1621年作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
托尔在早期创作中将古典主义画技与阿姆瑞塔·谢吉尔、柯林·戴维、布班·卡卡尔等现代巴基斯坦和印度画家对他的影响相结合,并从家乡随处可见的广告牌中撷取原始素材,成功地将东方与西方的文化元素无缝融合。托尔在与艺术史对话的过程中坚持其主体性,确立了自身的原创性。
正如〈纽约时报〉一位受人尊敬的评论家所称颂:「托尔的画作感情充沛、风格细腻,第一眼看到它们的时候你的心弦就会被触动……他的笔触是那么精致而充满爱意,画面质感是那么丰富,对他的题材而言甚至可以说过于庞大。因此,他的画面总是十分清晰且让人感到慰藉;栩栩如生的关键细节及对人物神情的精妙捕捉都让观者彷如置身其境。」[ii] 此次拍品《纽约东村之 Iqbal Bano》便完美地展现了这一特点,其清晰的线条、饱含情感的笔触让人联想起文森·梵高的标志性线条。这样的笔法不仅有助于表现前景中的丰富元素,例如右方男子绿白交织的披肩图案或是他的指甲油,更让背景中连空白的青灰色墙壁也充满动感,像是在黎明或暮色的微妙变化中跳着慢舞一般。
文森·梵高,《《嘉舍医师的画像》,1890年作巴黎奥塞博物馆收藏 | 文森·梵高,《永恒之门》,1890年作克勒勒-米勒博物馆收藏 |
《纽约东村之 Iqbal Bano》
托尔的画作以幻想和记忆为基础,探索自传、艺术史和性议题等概念,与乔纳森·林登·蔡斯和赫尔南·巴斯等画家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后者最近与托尔一道在纽约贝浩登参加了群展〈他/她们〉,通过挖掘当代酷儿的日常诗意生活,重新诠释传统绘画场景中的亲密题材。
然而托尔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作品中人物的塑造描绘了在两种文化之间生活的喜悦与不安,他的「角色是那种偶尔成功融合了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之人:文化上的穆斯林移民以及西方传统中的文艺浪荡子。」 [iii] 他自己解释说:「我喜欢的是画作中的安全感和家庭氛围……其中有很多微小的家庭空间,就像我和朋友们在(纽约])东村的公寓一样。它们是安全的空间……我在一个相对保守的文化中长大,所以我仍然依恋安全空间……在这样的空间里,所有的表达都是安全的,可以畅所欲言。我喜欢荷叶边、褶皱、女性化的家庭式装束与毛发浓密的棕色身体的结合,以及柔弱男子所能拥有的魅力。大家在一起,在团体和朋友圈中享受快乐……这一点以及绘画中的狂喜之感正是真正驱使我创作的原因;酷儿社群中的友谊与相互的支持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因为友谊在我的成长经历中尤为珍贵。」 [iv]
托尔的画作从细微之处感同身受地描绘了流散生活。画中的主人公围坐在一台笔记本计算机旁,正在欣赏一位手持麦克风的女子的视频。如标题所指,她是巴基斯坦加扎尔歌手Iqbal Bano(1935-2009)。Bano最著名的一场表演是1985 年位于托尔的家乡,拉合尔。对着上千名观众,她肆无忌惮地演唱了一首格扎尔歌曲,《Hum Dukhein Gey》(《我们将见证》)。此曲由备受争议的社会主义诗人法依兹·阿默·法依兹(1911-1984)所创作,而演唱此曲的举动是对穆罕默德·齐亚·哈克将军的控诉:在其统治之下,被认为是反国家或世俗化的人因伊斯兰法之名受监禁与折磨。Bano有力的表演收获了雷鸣般的掌声,在此后几十年的抗议活动中此曲一直是抗争者欢唱的希望之歌。《纽约东村之 Iqbal Bano》可以被视为对Bano的深刻致敬、对深化了托尔自身身分的政治表达的抗争史的致敬,更是表达了艺术家对其祖国巴基斯坦获取社会进步的强烈向往。
「我把这些图像看作短篇小说:关键情节以出人意表的方式发生,看似平凡的情境也因此变得具有启发性或趣味。这是一种处理老生常谈的题材的方式和对创作的信心。」 —— 萨尔曼·图尔
藏家之选
在〈时代〉杂志 「2021 年百大塑造未来的明日之星」名单中,托尔作为当代绘画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声音之一吸引了艺术界的注意,其作品现已被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芝加哥当代艺术博物馆博物馆等机构永久收藏。
托尔最近在纽约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举办了他的首次美术馆个展〈萨尔曼·托尔:我如何知道〉 (2020-2021年),并即将于 2022 年初在北京木木美术馆举办在亚洲的首次美术馆个展。
2020年12月,托尔的作品于富艺斯香港在亚洲拍卖会中首次亮相:《群舞》(2012年作)的成交价远超预期,创下艺术家当时的最高拍卖纪录。这一成绩在过去一年中被打破了 7 次,例证了这位艺术家成功之迅速。目前,艺术家的最高成交纪录由2021 年 6 月 8 日于香港富艺斯与保利联合拍卖会中的《女孩与司机》(2013 年作)保持,其预售估价飙升至1,200,000 - 2,200,000港元,最后创下惊人的6,905,000港元成交价。
成交价HK$6,90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