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有朝一日人們看到我的作品時會說『那個男人感受如此之深,那個男人感受如此精妙』。」—文森·梵谷
同樣明豔而綺麗,《美好的一天》和《奧德賽》這兩幅氛圍截然不同的風景畫出自已故加拿大藝術家王俊傑廣受讚譽的創作。繼承了現代主義傳統,他直覺式的繪畫方式創造出的彷彿觸手可及的夢之風景,超越了任何風格的定義。
憑藉其異乎尋常的感知,王俊傑有時會在畫中放置一個孤單的人物。《美好的一天》正是對想像和熟悉之間的空間的一種沈思。孤獨的行者在蔥鬱、充滿韻律感的畫面中,信步於寧靜致遠的山野。畫作向保羅·高更那強烈而富有表現力的筆觸表示致敬(參見《神聖的山》,1892年作)。作品展現了藝術家在移居加拿大埃德蒙頓鄉下進行創作時的日常生活,但或許它影射的正是王俊傑逃開自己內心的惡魔,找到了臨時的避風港。然而,王俊傑洋溢的色彩「帶著一絲憂鬱的嚮往」,而張開手臂躺在山坡上的人形則使畫面瀰漫著不詳的弦外之音。i
王俊傑的紙上作品有著相同的奇妙之處。強勁的筆觸,以及紅、黃、藍和綠色調組成了《奧德賽》(拍品編號105)中的風景。濃重的筆觸和對比鮮明的圖案使畫面充滿生氣,讓人想起野獸派色彩中的生命力(參見《萊斯達克彎道》,1906年作),然而,或許是中國水墨畫的寧靜內省——尤其是清代大畫家石濤的作品(參見《黃山三十六峰意圖軸》,約1705年作),王俊傑指出曾受其影響——給予了藝術家視覺上的靈感和技巧上的引導,畫面同時也流露著一種沈思的靜謐,通過無數的筆觸相互交融,藝術家自己也在精神上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我已經擁有我想要的超能力——繪畫的能力。」—王俊傑
創作時間相隔兩年,這兩件作品見證了這位自學成才的藝術家風格上超乎尋常的變化。兩件作品均呈現了他在構圖和手勢筆觸上的直覺,捕捉了王俊傑對風景畫這一歷史悠久的體裁非凡的當代演繹,並以他自己的方式展現了一幅神祕而色彩絢麗的景象。穿行於自己的潛意識深處,藝術家喚起了一幅空靈的景色,讓兩件作品都充溢著生命力和溫度。同時,它們化身這些充滿心理意味的景象,來直面生命存在之荒涼。藝術家畫筆下奇幻的風景「有著各個領域的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認同感的東西。」ii 源自「孤獨和憂鬱為當代生活所固有」這一理念,王俊傑的作品不僅是對「自己的想法、迷戀和衝動的一種影射」,而且也表達了人們的普遍感受。iii
王俊傑的作品有力地喚起觀者情感上的回應,而他短暫卻燦爛的繪畫生涯所展現的,無疑是一種黑暗而富有詩意的觀看世界的方式,也是他的時代所獨有的。自從他在紐約 KARMA畫廊舉辦首次個展以來,王俊傑獲得了藝壇巨大的認可,而他的作品如今已獲得多個著名公共機構以及無數國際私人藏家的收藏。他目前正在雅典的藝術機構ARCH舉辦的個展,將持續至2020年底,並為藝術家的人生與作品提供了更為全面和詳細的研究。
i Eric Sutphin,《王俊傑》,《Art in America》雜誌,2018年6月1日,載自網路。
ii 王俊傑引述於《王俊傑論生命之憂鬱》,》,《Art of Choice》,2018年11月15日,載自網路。
iii 王俊傑引述於《王俊傑論生命之憂鬱》,《Art of Choice》,2018年11月15日,載自網路。